哈耶克|活泼泼的自发秩序
“一个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为它让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这个秩序上能够生长出其他情况下不能生长出的新力量。”
“人类及其社会,是演化的产物,绝非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妄图构建人间天堂的一切努力,都是非常可笑的理性之自负,终将带来匮乏、奴役和巨大的灾难。”
——哈耶克
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诺奖给沉寂的哈耶克重新带来世界级的名望。1975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保守党主席后,众人对站在领袖背后的这位“哲学大师”更加好奇。撒切尔夫人在一次与内部官员争论时,突然从手提包中拿出一本书,正是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又名《自由秩序原理》)。她大声对官员们说道:这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
在英国的大众媒体渲染下,哈耶克甚至成为了撒切尔夫人幕后的军师,甚至还有“教父”一说。事实上,哈耶克与撒切尔夫人只见过两次面。
哈耶克一生足够幸运,从纳粹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苏联解体,他亲眼见到自己所反对的一切分崩瓦解。
“他也曾一度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大问题,他曾经努力地寻找答案。他本人确信,他找到的答案仅仅是一块马赛克瓷砖中的一小片而已。”
哈耶克是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不遗余力的阐释者和倡导者,其背后的思想渊源有三,一是苏格兰道德哲学传统。在哈氏著作中,洛克、大卫.佛格森、曼德维尔、亚当.斯密、孟德斯鸠、休谟、埃德蒙.柏克、托克维尔、阿克顿勋爵等人的影响随处可见;二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传统。三是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科学思想。
复杂性科学从早期的20世纪30、40年代的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研究,都对哈耶克产生了重大影响。哈耶克195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和文章《感觉的秩序》、《复杂现象论》、《解释的限度》、《社会科学的事实》、《科学的反革命》(第一篇)中,可以明显发现有自然科学新进展对他的影响。从著作引证来观察,可以发现大量有关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脑神经科学、系统科学文献出现在哈耶克作品中。
哈耶克对自发秩序的前瞻性研究,很契合无数中国企业对“去管理”的探索实践。我们先不忙去阐释现有的活泼泼的探索实践,本期文章聚焦哈耶克活泼泼的自发秩序。这里是他的有关思想摘录:
“社会发展并不是通过运用人类理智运用已知的方法追求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实现的。若将进步看作人类理智形成和修正的过程,或者看作已知的可能性与我们的价值观和愿望皆在不断变化的学习与适应过程可能更恰当。”
“既然进步含有对未知之物的发现,所以它的结果必然是不可预知的。进步总是引导我们迈向未知世界,所以我们最多只能对产生进步的那些力量有某种了解。……人类的理智既不能预知未来,也不能刻意塑造未来。它的进步表现在不断地发现错误。”
“我也不想否认,若是抱着审慎谦恭的态度,采取点滴改进的方式,理性可以在评价、批判和摒弃传统制度与道德原则上发挥指导作用”。
“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就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它是从无意之间遵守某些传统的、主要是道德的实践中产生的,其中许多这些实践人们并不喜欢,他们通常不理解它的含义,也不能证明它的正确,但是透过恰好遵循了这些实践的群体中的一个进化选择过程——人口和财富的相对增加——它们相当迅速地传播开来”。
“我们承认价值是进化的结果,……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些价值是由创造了我们智力的同一种进化力量创造出来并加以改变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关于好坏的最终判断,这种最终判断不是根据个人智慧而是根据群体的衰落作出的,如果群体衰落了,便证明他们坚持了‘错误的’信念”。
“在人的本能倾向和使得他们得以扩展的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规则之间的冲突,大概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我们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科学教会了我们谦卑,我们根本不可能全知全能,无所不通,这就像一切伟大宗教的教诲一样:人不是神,也绝不可能变成神,在神的面前,他必须俯首称臣。
本期卷首的视频很值得认真看。此外,我们重点选择了《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的纲目》与《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核心要点》两篇文章,最后还有哈耶克学术的简单介绍。希望你可以喜欢。
小编手记
2021.10.12
哈耶克认为他与弗里德曼的思想和接近。这个视频呈现了这一点。
元宇宙:新的自发秩序生成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1899.5.8~1992.3.23)
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
作者: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著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
罗红:神奇的自发秩序——纳米比亚宝石沙漠
罗红:神奇的自发秩序——纳米比亚宝石沙漠与剑羚
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核心要点
文:布鲁斯·考德威尔
源:保守主义评论
按:本文摘自布鲁斯·考德威尔 《哈耶克评传》(冯克利 译)第十三章 “规则、秩序和进化”,商务印书馆,第319-321页。节选部分为作者对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核心要点的概括。
罗红:神奇的自发秩序——贡嘎山脉全景图
………………
1、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秩序。当群体的不同成分或成员相互协调或调整时,就会出现某种秩序。
2、有时,秩序是在没有任何人设计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自发秩序的产生,是个体因素遵守规则的结果,而这种规则并不是以造成后来出来的秩序为目标。
3、对于能够产生自发秩序的事物,我们能够做出某些说明:
规则往往很简单,并且往往采用禁令的形式。 即使个体具有语言能力,他们也无须知道自己正在遵守规则,即使他们确实知道自己正在遵守规则,他们也无须能够清楚地表述那些规则。 个体经常无法说明他们为何遵守他们所遵守的规则,他们也无法认识到遵守这些规则的实际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导致秩序,在既定环境下可能导致一种秩序的规则,它的这种能力有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根据以上对规则的说明,显而易见的是,它们通常不是为了形成一种秩序的个体自觉选择的。倒不如说,只要实践这些规则的群体继续存在,这些规则就会继续存在。
5、一个群体既往的历史,包括这个群体过去面对的环境和它过去遵守的规则,决定着现在什么样的规则将得到遵守,以及相应的秩序的性质。
6、秩序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社会秩序属于最复杂的秩序:“社会不同于较简单的复杂结构,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它的成分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结构,它们的生存机会取决于它们是更大结构的一部分(或至少能够因为这种关系而得到改进)”。
7、我们在研究复杂秩序时所能做到的,往往只是提供一种对它们赖以运行的“原理的解释”。准确的预测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对预期产生的现象范围的“模式预测”。
8、因此,我们为解释复杂秩序而提出的理论,与那些研究简单现象的理论相比,被列入禁区的事情要少得多,从而它的可证伪性也小得多。这确立了一个划分科学的标准:“科学的进步必然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进:尽可能让我们的理论可以被证伪固然是可取的,但我们也必须进入另一些领域,我们在这些领域的进步必然伴随着可证伪性的程度逐渐减少。这是我们在进入复杂现象领域时必须付出的代价。”
罗红:神奇的自发秩序:纳米比亚剑羚与一抹灵明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Hayek,1899—1992年),当代保守自由主义思想家。1899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在该校又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27—1931年任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1938年加入英国国籍。1947年4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朝圣山学社”,成为经济学中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1950年起先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与道德科学教授、弗赖堡大学经济学教授,1967年退休,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2年3月23日去世。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1899.5.8~1992.3.23)
哈耶克的祖国:自由
1992年3月23日,92岁的哈耶克与世长辞。神父在他的葬礼上致辞:当人类面临重大危机,很多伟人去到美国,继续思考政治和经济——哈耶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尽一生向人们证明: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集体主义……
他就是历史
哈耶克的一生跌宕而幸运。他亲眼见证电器工业化的起飞,亲身参与世界大战;他还见证了苏维埃的幻灭——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乌托邦的掘墓人。
极权主义的兴起
哈耶克的青年时期,恰逢世界的剧烈变化,一战使欧洲的旧秩序土崩瓦解;新技术使人类越发狂妄,信奉乌托邦的精英们痛斥资本主义,幻想着“以科学主义建立人间天堂”;大萧条使人们对苏联和纳粹的集权神话趋之若鹜……
与大师为伴
一战后,哈耶克考入维也纳大学。他本是一名“温和的社会主义者”,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奥地利学派院长”米塞斯。读完《社会主义》,哈耶克被米塞斯彻底征服,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他开始反思:那些美好的计划和许诺,真的能实现吗?
初战成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计划体制的“成功”,凯恩斯主义大受追捧。哈耶克发起论战,却被讥讽为“胡言乱语”。但他从未放弃过信念,他的思考超越经济学,拓展至政治哲学:人们为何总是愿意接受错误的观念?
1944年,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他预言,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计划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多年来,这本书唤醒了无数乌托邦患者,鼓舞着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在东欧的红色恐怖时期,持有该书会被判刑。
1947年,哈耶克与米塞斯发起朝圣山学社,成为反乌托邦最坚定的力量。他的巨著《自由宪章》雄辩地证明,市场是漫长历史中自发形成的秩序,个人自由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唯一途径;任何改造人性和人类社会的乌托邦幻想,都是狂妄的、致命的……
1974年,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非常意外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他同时获奖的社会主义者缪达尔质疑:如此默默无闻的“反对派”,有资格与我并列?瑞典国王对哈耶克致敬:自亚当私密以来,在经济学界最受人尊敬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观念的竞争
他坚信: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识,使社会保持基本运转;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学者的使命是纠正错误观念。
1978年,哈耶克在巴黎摆下擂台,希望计划体制的拥护者与他公开辩论。遗憾的是无人应战。
致命的自负
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曾经“繁荣强盛”的计划体制渐次衰亡,苏维埃帝国走向覆灭,无数反人类罪行暴露在阳光下。——而这一切,哈耶克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言过。(参阅《致命的自负》)
杨小凯:哈耶克彻底征服了我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说:我从未崇拜过任何诺奖得主,他们其中几位很难值此殊荣。而且,由于对科学方法的嗜好,我历来不会重视非数学的思想。哈耶克从来不用数学模型,但我读了他的著作后,却感到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
被扭曲的先知
令人尴尬的是,哈耶克死后,无数计划体制的拥趸,都声称自己是“哈耶克主义者”。他们纵容专横权力,漠视个人自由,阻碍自由竞争……殊不知,这些附庸风雅的言行,正在被坟墓里的哈耶克无情地嘲笑。
乌托邦最坚定的反对派
哈耶克信仰坚决、无比真诚,长期处在边缘地位,忍受着“疯子”、“无耻”的指责,仍然坚定持反对派的立场——为捍卫自由市场,他甘做一个孤独的斗士。
为什么要重读哈耶克?
今日,身处仇富仇商的民粹逆流中的我们,如何读懂自身的命运?面对权力无所不能、“专家”鼓吹“消灭私企”的悲哀现实,中国将向何处去?多一个人读懂哈耶克,自由就多一分保证!
哈耶克在中国
除了重读哈耶克,我们还要向那些像哈耶克一样的观念斗士致敬。正是他们使我们的自由不至于彻底沦丧,使热爱自由的人们不至于孤独、仍然抱有对光明的向往。
罗红:神奇的自发秩序——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背面的绵羊图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